钩藤
Ramulus Uncariae cum Uncis
(英)Gamdir Vine, Uncaria Stem with Hooks
别名 大钩丁、双钩藤。
来源 为茜草科植物大叶钩藤Uncaria macrophylla Wall.的带钩茎枝。
植物形态 藤本;老枝四棱柱形。叶对生,革质,宽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0~16cm宽6~12cm,顶端急尖或圆,基部圆形或心形,上面光滑或沿中脉被短毛,下面被褐色短粗毛;托叶2裂。头状花序球形,总花梗被黄色粗毛;花被褐色粗毛,有香气;花萼筒状,5裂;花冠漏斗形,5裂,淡黄色;雄蕊5;子房下位。蒴果纺锤形,被毛,顶端冠以长4mm的萼檐裂片。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生于灌木林或杂木林中。产于云南、广西、广东。
采制 秋、冬季采收,去叶切断,晒干。
性状 茎枝呈圆柱形或类方柱形,长2~3cm,直径2~5mm;表面黄褐色至紫红色,有细纵纹。节上生有向下弯曲的双钩或单钩,钩黄褐色,扁平或稍扁圆,多少被黄褐色毛,钩下有托叶痕。质硬,茎断面有黄白色髓部。
化学成分 含钩藤碱(rhynchophylline)、异钩藤碱。
性味 性凉,味甘。
功能主治 清热平肝,息风定惊。用于头痛眩晕、感冒夹惊、惊痢抽搐、妊娠子痢、高血压症。
附注 钩藤U.rhynhcophylla (Miq.) Jacks.、毛钩藤U.hirsuta Havil.、白钩藤U.sessilifructus roxb.、攀茎钩藤U.scandens (Smith) Hutch. 亦药用。
【详细介绍钩藤的功效】
【药材】①钩藤为干燥的带钩茎枝,茎枝略呈方柱形,长约2厘米,直径约2毫米,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一端有一环状的茎节,稍突起,节上有对生的两个弯钩,形如船锚,尖端向内卷曲,亦有单钩的,钩大小不一,基部稍圆,径2~3毫米,全体光滑,略可见纵纹理。
质轻而坚,不易折断,断面外层呈棕红色,髓部呈淡黄色而疏松如海绵状。
气无,味淡。
以双钩形如锚状、茎细、钩结实、光滑、色红褐或紫褐者为佳。
主产广西、江西、湖南、浙江、广东。
②华钩藤性状与钩藤大致相同。
惟茎枝呈方柱形,径约2~3毫米,表面灰棕色,钩基部稍阔。
主产四川,贵州、云南、湖北等地亦产。
尚有多种同属植物的带钩茎枝亦作钩藤使用,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①披针叶钩藤,枝有狭翅;钩光滑。
②类钩藤,钩光滑,托叶裂片狭三角形。
③大叶钩藤,参见大叶钩藤条。
④毛钩藤,枝、钩及叶下面被粗毛。
⑤无柄果钩藤,花冠管无毛,裂片外面密被绢毛,枝、钩被疏毛。
⑥攀茎钩藤,枝、钩密被柔毛,叶下面被长柔毛。
【化学成分】带钩茎枝叶含钩藤碱、异钩藤碱、柯诺辛因碱、异柯诺辛因碱、柯楠因碱、二氢柯楠因碱、硬毛帽柱木碱、硬毛帽柱木因碱。
【药理作用】①镇静作用钩藤煎剂0.1克/公斤给小鼠腹腔注射,能产生明显的镇静作用,但无明显的催眠作用,剂量加大25倍也不加强戊巴比妥钠的催眠、麻醉作用,即使加大剂量50~100倍也不能使翻正反射消失,亦不引起运动障碍,与现有的催眠药、镇定药似有不同。
用大鼠的防御运动性条件反射也证明,钩藤煎剂1克/公斤腹腔注射,可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表现在使部分大,鼠阳性条件反射破坏,条件反射时延长,对分化抑制和非条件反射皆无显著影响。
用索库托夫氏家兔后肢屈曲反射的方法也证明能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其冲动总合能力减弱。
在豚鼠的实验性癫痫的治疗中,用钩藤乙醇浸膏后3~8天,能制止癫痫反应的发生,停药后3天恢复治疗前状态。
其作用较为缓慢,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甚接近,因而治疗期间,动物皆较软弱,体重减轻。
对中枢运动性分析器兴奋性增高的状态,确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钩藤碱为吲哚类衍化物,故可能对精神方面有特异作用,有人将其与育亨宾、利血平作了一般药理学试验的比较,认为三者是不同的(如在蛙、鼠身上,利血平引起镇静,育亨宾引起痉挛,钩藤碱则引起运动麻痹及呼吸抑制)。
②降压作用钩藤煎剂对麻醉犬(0.05克/公斤)、免(2~3克/公斤)和实验性大鼠(5克/公斤/日,口服)均有降压作用。
对在颈部切除二侧减压神经、窦神经后造成的反射性高血压的家兔,钩藤煎剂的降压效果与萝荚木全碱相似。
煎煮时间过久或不够(最好煎15分钟以内)会影响降压效果。
钩及茎枝(即单钩、双钩及与其相邻之较细茎枝)降压效果较好;老枝(无钩,直径在0.5~2厘米)降压效果很差。
在分析钩藤煎剂的降压原理时发现,降压不受阿托品影响,而在切除颈迷走神经后,降压作用即显著减弱。
对离体蟾蜍心脏无显著抑制。
在离体兔耳的灌流上,亦无直接扩张血管的作用,故认为其降压乃是反射性的(通过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抑制血管运动中枢而引起,大剂量则对后者起直接抑制作用。
钩藤碱的盐酸盐20毫克/公斤对麻醉猫静脉注射,或20~50毫克/公斤给肾性高血压大鼠口服或腹腔注射,均有明显的降低血压的作用。
其作用与总碱或煎剂相似,钩藤总碱在离体兔耳标本上,有直接扩张血管的作用。
钩藤碱对其他动物亦有降压作用,但持续时间短,远较利血平为差,降压后可随之为血压上升。
此外钩藤碱能抑制离体肠管,兴奋大鼠离体子宫。
【毒性】小鼠1次腹腔注射之半数致死量:钩藤煎剂为29.0±0.8克/公斤;钩藤总碱为144.2±3.1毫克/公斤;钩藤碱为162.3毫克/公斤;总碱口服为514.6±29.1毫克/公斤。
在亚急性毒性方面,家兔每日用钩藤煎剂灌胃2次,每次5克/公斤(比治疗量大2.5倍),连服10天,无中毒症状。
钩藤总碱50毫克/公斤连续给药14天,不引起大鼠内脏的病理改变;剂量加倍,虽肝脏有轻度炎症变化,停药后即恢复正常;对饮食、体重及外观行为均无影响。
【炮制】拣去老梗、杂质,洗净,晒干。
【性味】甘,凉。
①《别录》:微寒。
②《药性论》:味甘,平。
③《蜀本草》:味苦。
【归经】入肝、心经。
①《纲目》:手、足厥阴。
②《本草经疏》:手少阴、足厥阴经。
【功用主治-钩藤的功效】清热平肝,熄风定惊。
治小儿惊痫瘈疭,大人血压偏高,头晕、目眩,妇人子痫。
①《别录》:主小儿寒热,惊痫。
②《药性论》:主小儿惊啼,瘈疭热壅。
③《日华子本草》:治客忤胎风。
④《纲目》:大人头旋目眩,平肝风,除心热,小儿内钓腹痛,发斑疹。
⑤《本草征要》:舒筋除眩,下气宽中。
⑥《本草述》:治中风瘫痪,口眼歪斜,及一切手足走注疼痛,肢节挛急。
又治远年痛风瘫痪,筋脉拘急作痛不已者。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不宜久煎),1.5~3钱;或入散剂。
【宜忌】①《本草新编》:最能盗气,虚者勿投。
②《本草从新》:无火者勿服。
【选方】①治小儿惊热:钩藤一两,硝石半两,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上药捣细,罗为散。
每服,以温水调下半钱,日三、四服。
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方》延龄散) ②治小儿惊痫,仰目嚼舌,精神昏闷:钩藤半两,龙齿一两,石膏三分,栀子仁一分,子芩半分,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麦门冬三分(去心,焙)。
上药粗捣,罗为散。
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不计时候温服。
(《圣惠方》钩藤散) ③治诸痫啼叫:钩藤、蝉壳各半两,黄连(拣净)、甘草、川大黄(微炮)、天竺黄各一两。
上捣罗为末。
每服半钱至一钱,水八分盏,入生姜、薄荷各少许,煎至四分,去滓,温服。
(《普济方》钩藤饮子) ④治小儿盘肠内钓,啼哭而手足上撒,或弯身如虾者:钩藤、枳壳、延胡各五分,甘草三分。
水半盅,煎二分服。
(《幼科指靠》钩藤汤) ⑤治高血压,头晕目眩,神经性头痛:钩藤二至五钱,水煎服。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⑥治伤寒头痛壮热,鼻衄不止:钩藤、桑根白皮(锉)、马牙硝各一两,栀子仁、甘草(炙)各三分,大黄(锉,炒)、黄芩(去黑心)各一两半。
上七味,粗捣筛。
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竹叶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下生地黄汁一合,搅匀,食后温服。
(《圣济总录》钩藤汤) ⑦治全身麻木:钩藤茎枝、黑芝麻、紫苏各七钱。
煨水服,一日三次。
(《贵州草药》) ⑧治半边风:钩藤茎枝、荆芥各四钱,排风藤一两。
煨水服,一日三次。
(《贵州草药》) ⑨治面神经麻痹:钩藤二两,鲜何首乌藤四两。
水煎服。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⑩治胎动不安,孕妇血虚风热,发为子痫者:钩藤、人参、当归、茯神、桑寄生各一钱,桔梗一钱五分。
水煎服。
(《胎产心法)钩藤汤)
【临床应用】用于治疗高血压病有一定疗效据100余例的观察,服药后多数患者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的可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
随着血压的下降,头晕、头痛、心慌、气促、失眠等自觉症状亦相应减轻或消失。
据部分病例观察,血压下降开始于服药后2~7日,10日之后降压效果即很显著,有时还可继续下降。
血压下降的曲线呈斜坡状,显示本品作用温和。
个别病例在服药期间有回升现象,但波动的幅度甚小,且不伴有症状恶化。
对神经机能失调者疗效甚显著,服药5~10天症状即可明显减轻。
病期愈早疗效愈好,属于第三期者多无降压效果,但有些患者血压虽无明显变化,而症状却有明显改善。
治疗中未见副作用。
用法:钩藤加水煮沸10~20分钟,使成20%浓度,每次20~30毫升,日服3次;或每日用钩藤2两,放入沸水中保持沸点15~20分钟,制成煎液200毫升,中、晚分服,4~6日为一疗程。
根据祖国医学传统经验,钩藤不宜久煎,否则影响效力;现代药理实验亦证明,钩藤煮沸超过20分钟时,降压的有效成分便部分破坏。
日用量3~5钱的疗效不满意,而以2~2.5两疗效较好。
【名家论述】①《纲目》:钩藤,手、足厥阴药也。
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惊痫眩运,皆肝风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于肝木,风静火熄,则诸症自除。
②《本草汇言》:钩藤,祛风化痰,定惊痫,安客忤,攻痘瘄之药也。
钱仲阳先生曰:钩藤,温、平、无毒,婴科珍之。
其性捷利,祛风痰,开气闭,安惊痫于仓忙顷刻之际,同麻、桂发内伏之寒,同芩、连解酷烈之暑,同前、葛祛在表之邪,同查、朴消久滞之食,同鼠粘、桔梗、羌、防、紫草茸发痘瘄之隐约不现也,祛风邪而不燥,至中至和之品。
但久煎便无力,俟他药煎熟十余沸,投入即起,颇得力也。
去梗纯用嫩钩,功力十倍。
③《本草新编》:钩藤,去风甚速,有风症者必宜用之。
但风火之生,多因于肾水不足,以致木燥火炎,于补阴药中,少用钩藤,则风火易散,倘全不补阴,纯用钩藤以祛风散火,则风不能息,而火且愈炽矣。
④《本草正义》:钩藤,自《别录》即以为专治小儿寒热,弘景且谓疗小儿,不入余方。
盖气本轻清而性甘寒,最合于幼儿稚阴未充、稚阳易旺之体质。
能治惊痫者,痫病皆肝动生风,气火上燔之病,此物轻清而凉,能泄火而能定风。
甄权谓主小儿惊啼,瘈疭热壅,客忤胎风;濒湖谓治大人头旋目眩,平肝风,除心热,皆一以贯之。
惟濒湖又谓其发斑疹,则本于钱仲阳之紫草散,方用钩藤钩子、紫草茸等分为末,温酒调服。
按仲阳之所谓斑疹,即是痘疮及瘄子,非今人时病中之所谓发斑,钩藤轻能透发,清能解热,而佐以紫草凉血活血,助其流动,又以酒辅之,能发亦能清火,洵是不亢不卑稳妥之法。
[注意] 1.无风热及实热者忌用;
2.煮沸20分钟以上,其平肝降压效能显著减弱,故忌久煎。
按:1、据近年的的调查,入药作钩藤使用之同属植物有14种,其中毛钩藤U.hirsuta H、华钩U.sinensis H.及无柄果钩藤U.sessilifru —ctus R.等也已渐成商品钩藤的主流。
五种钩藤药材的主要区别如下页表。
2.关于入药部位,传统上规定所留茎枝“上与钩齐,下与底平”。目前已把不带钩的嫩枝也一样入药。据研究,其总生物碱含量及所含生物碱种类与带钩者相似,也有降压作用。
性味归经】:甘,凉。①《别录》: "微寒。"②《药性论》: "昧甘,平。"③《蜀本草》: "味苦。 "
入肝、心经。①《纲目》: "手、足厥阴。"②《本草经疏》: "手少阴、足厥阴经。"
【药物配伍】:1、配天麻,治肝风内动,风炎上扰之头晕目眩,头重脚轻,走路不稳,手足麻木。2、配薄荷,祛风热,利咽喉,平肝风,对小儿初起风热有预防抽搐之效。也可治疗风阳上扰之头胀头痛,头晕目眩。3、配牛膝,一清一补,清上补下,平肝熄风,可治头晕目眩,头胀头痛,半身麻木,膝软乏力。4、配全蝎,清热熄风,通经止痛,可治肝风内动,头晕,口眼歪斜,四肢抽搐,烦燥不安等症。5、配菊花,一疏一清,平降肝阳,清热祛风,对外感风热或内伤肝阳上亢引起之头晕目眩,均可应用。6、配紫草,透疹之力较强,用于疹出不畅。
【别 名】:钓藤(《本草经集注》)、吊藤(陶弘景)、钩藤钩子(《小儿药证直诀》)、钓钩藤(《滇南本草》)、莺爪风(《草木便方》)、嫩钩钩(《饮片新参》)、金钩藤(《贵州民间方药集》)、挂钩藤(《药材学》)、钩丁(《陕西中药志》)、倒挂金钩、钩耳(《湖南药物志》)
【处方名】:钩藤、嫩钩藤、勾藤、勾丁、双勾、双钩、双钩藤
【商品名】:钩藤、勾藤、双勾,以茎细、质嫩、带钩、色棕紫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①钩藤分布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四川、贵州等地。药材主产广西、江西、湖南、浙江、广东。②华钩藤分布湖南、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药材主产四川,贵州、云南、湖北等地亦产。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春、秋采收带钩的嫩枝,剪去无钩的藤茎,晒干,或置锅内蒸后再晒干。
【拉丁名】:药材Ramulus Uncariae cum Uncis原植物 钩藤 Uncaria rhynchophylla (Miq.) Jacks.华钩藤Uncaria sinensis(Oliv.)Havil披针叶钩藤Uncaria lancifolia Hutch.类钩藤U.Rhyuchophylloides How大叶钩藤 U.macrophylla Wall.毛钩藤U.Hirsuta Havil. 无柄果钩藤U.sessifructus Roxb.攀茎钩藤U.scandens(Smith) Hutch.
【炮制方法】:拣去老梗、杂质,洗净,晒干。
【考 证】:出自《本草原始》。①《唐本草》: "钩藤,出梁州。叶细长,茎间有刺,形若钓钩者。 "②《本草图经》: "钩藤,《神农本草经》不载所出州土。苏恭云出梁州,今兴元府亦有之。叶细茎长,节间有刺若钓钩。三月采。葛洪治小儿方多用之。又《广济》及《崔氏方》疗小儿惊癎诸汤钦,皆用吊藤皮。"③《纲目》: "钩藤,状如葡萄藤而有钩,紫色。古方多用皮,后世多用钩,取其力锐尔。"
【生药材鉴定】:①钩藤:为干燥的带钩茎枝,茎枝略呈方柱形,长约2厘米,直径约2毫米,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一端有一环状的茎节,稍突起,节上有对生的两个弯钩,形如船锚,尖端向内卷曲,亦有单钩的,钩大小不一,基部稍圆,径2~3毫米,全体光滑,略可见纵纹理。质轻而坚,不易折断,断面外层呈棕红色,髓部呈淡黄色而疏松如海绵状。气无,味淡。以双钩形如锚状、茎细、钩结实、光滑、色红褐或紫褐者为佳。②华钩藤:性状与钩藤大致相同。惟茎枝呈方柱形,径约2~3毫米,表面灰棕色,钩基部稍阔。尚有多种同属植物的带钩茎枝亦作钩藤使用,主要的有以下几种:①披针叶钩藤,枝有狭翅;钩光滑。②类钩藤,钩光滑,托叶裂片狭三角形。③大叶钩藤,参见"大叶钩藤"条。④毛钩藤,枝、钩及叶下面被粗毛。⑤无柄果钩藤,花冠管无毛,裂片外面密被绢毛,枝、钩被疏毛。⑥攀茎钩藤,枝、钩密被柔毛,叶下面被长柔毛。显微鉴定:茎枝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皮层为数列薄壁细胞,常含红棕色物;有的含草钙砂晶。中柱鞘纤维束断续成环,纤维壁较厚,非木化或微木化,层纹明显。韧皮部纤维单个散在或成束;射线细胞充满草酸钙砂晶。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分布不甚规则,木纤维、木薄壁细胞及木射线细胞壁均木化。髓部大,髓周细胞壁木化,纹孔明显。粉末:淡红棕色。①皮部薄壁细胞成片,细胞延长,界限不明显,壁稍厚,次生壁自初生壁脱离,呈螺旋状或规则扭曲。其间有含砂晶细胞。②韧皮纤维较长,直径16-42μm,壁极厚或稍厚,非木化或微木化,孔沟不明显。③韧型纤维甚长,直径15-24μm,壁木化,斜纹孔明显。④螺纹、网纹、梯纹及具缘孔导管直径约至68μm。⑤草酸钙砂晶细胞有的连接成纵行。此外,木射线、髓部及木化薄壁细胞壁稍厚,微木化,具多数圆形单纹孔;纤维管胞具缘孔稀少;表皮细胞棕黄色。
【中药化学成分】:带钩茎枝叶含钧藤碱(Rhynchophylline)、异钩藤碱、柯诺辛因碱(Corynoxeine)、异柯诺辛因碱、柯楠因碱(Corynantheine)、二氢柯楠因碱、硬毛帽柱木碱(Hirsutine)、硬毛帽柱木因碱(Hirsuteine)。异钩藤(isorhynchophylline)、赛鸡纳碱(corynoxeine)、异赛鸡纳碱(isocorynoxeine)、毛帽柱木碱(hirsutine)、去氢毛帽柱木碱(hirsuteine)、兜花木碱(corynantheine )及二氢兜花木碱(dihydro-corynantheine)。
【中药化学鉴定】:本品粗粉适量,加甲醇10ml冷浸24h,甲醇提取液回收至干,加盐酸溶液(1→100)5ml 溶解,滤液分别滴加碘化铋钾试液、碘化荡汞钾试液,均有沉淀发生。(检查生物碱)
【药物配伍】:1、配天麻,治肝风内动,风炎上扰之头晕目眩,头重脚轻,走路不稳,手足麻木。2、配薄荷,祛风热,利咽喉,平肝风,对小儿初起风热有预防抽搐之效。也可治疗风阳上扰之头胀头痛,头晕目眩。3、配牛膝,一清一补,清上补下,平肝熄风,可治头晕目眩,头胀头痛,半身麻木,膝软乏力。4、配全蝎,清热熄风,通经止痛,可治肝风内动,头晕,口眼歪斜,四肢抽搐,烦燥不安等症。5、配菊花,一疏一清,平降肝阳,清热祛风,对外感风热或内伤肝阳上亢引起之头晕目眩,均可应用。6、配紫草,透疹之力较强,用于疹出不畅。
【别 名】:钓藤(《本草经集注》)、吊藤(陶弘景)、钩藤钩子(《小儿药证直诀》)、钓钩藤(《滇南本草》)、莺爪风(《草木便方》)、嫩钩钩(《饮片新参》)、金钩藤(《贵州民间方药集》)、挂钩藤(《药材学》)、钩丁(《陕西中药志》)、倒挂金钩、钩耳(《湖南药物志》)
【处方名】:钩藤、嫩钩藤、勾藤、勾丁、双勾、双钩、双钩藤
【商品名】:钩藤、勾藤、双勾,以茎细、质嫩、带钩、色棕紫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①钩藤分布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四川、贵州等地。药材主产广西、江西、湖南、浙江、广东。②华钩藤分布湖南、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药材主产四川,贵州、云南、湖北等地亦产。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春、秋采收带钩的嫩枝,剪去无钩的藤茎,晒干,或置锅内蒸后再晒干。
【拉丁名】:药材Ramulus Uncariae cum Uncis原植物 钩藤 Uncaria rhynchophylla (Miq.) Jacks.华钩藤Uncaria sinensis(Oliv.)Havil披针叶钩藤Uncaria lancifolia Hutch.类钩藤U.Rhyuchophylloides How大叶钩藤 U.macrophylla Wall.毛钩藤U.Hirsuta Havil. 无柄果钩藤U.sessifructus Roxb.攀茎钩藤U.scandens(Smith) Hutch.
【炮制方法】:拣去老梗、杂质,洗净,晒干。
【考 证】:出自《本草原始》。①《唐本草》: "钩藤,出梁州。叶细长,茎间有刺,形若钓钩者。 "②《本草图经》: "钩藤,《神农本草经》不载所出州土。苏恭云出梁州,今兴元府亦有之。叶细茎长,节间有刺若钓钩。三月采。葛洪治小儿方多用之。又《广济》及《崔氏方》疗小儿惊癎诸汤钦,皆用吊藤皮。"③《纲目》: "钩藤,状如葡萄藤而有钩,紫色。古方多用皮,后世多用钩,取其力锐尔。"
【生药材鉴定】:①钩藤:为干燥的带钩茎枝,茎枝略呈方柱形,长约2厘米,直径约2毫米,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一端有一环状的茎节,稍突起,节上有对生的两个弯钩,形如船锚,尖端向内卷曲,亦有单钩的,钩大小不一,基部稍圆,径2~3毫米,全体光滑,略可见纵纹理。质轻而坚,不易折断,断面外层呈棕红色,髓部呈淡黄色而疏松如海绵状。气无,味淡。以双钩形如锚状、茎细、钩结实、光滑、色红褐或紫褐者为佳。②华钩藤:性状与钩藤大致相同。惟茎枝呈方柱形,径约2~3毫米,表面灰棕色,钩基部稍阔。尚有多种同属植物的带钩茎枝亦作钩藤使用,主要的有以下几种:①披针叶钩藤,枝有狭翅;钩光滑。②类钩藤,钩光滑,托叶裂片狭三角形。③大叶钩藤,参见"大叶钩藤"条。④毛钩藤,枝、钩及叶下面被粗毛。⑤无柄果钩藤,花冠管无毛,裂片外面密被绢毛,枝、钩被疏毛。⑥攀茎钩藤,枝、钩密被柔毛,叶下面被长柔毛。显微鉴定:茎枝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皮层为数列薄壁细胞,常含红棕色物;有的含草钙砂晶。中柱鞘纤维束断续成环,纤维壁较厚,非木化或微木化,层纹明显。韧皮部纤维单个散在或成束;射线细胞充满草酸钙砂晶。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分布不甚规则,木纤维、木薄壁细胞及木射线细胞壁均木化。髓部大,髓周细胞壁木化,纹孔明显。粉末:淡红棕色。①皮部薄壁细胞成片,细胞延长,界限不明显,壁稍厚,次生壁自初生壁脱离,呈螺旋状或规则扭曲。其间有含砂晶细胞。②韧皮纤维较长,直径16-42μm,壁极厚或稍厚,非木化或微木化,孔沟不明显。③韧型纤维甚长,直径15-24μm,壁木化,斜纹孔明显。④螺纹、网纹、梯纹及具缘孔导管直径约至68μm。⑤草酸钙砂晶细胞有的连接成纵行。此外,木射线、髓部及木化薄壁细胞壁稍厚,微木化,具多数圆形单纹孔;纤维管胞具缘孔稀少;表皮细胞棕黄色。
【中药化学成分】:带钩茎枝叶含钧藤碱(Rhynchophylline)、异钩藤碱、柯诺辛因碱(Corynoxeine)、异柯诺辛因碱、柯楠因碱(Corynantheine)、二氢柯楠因碱、硬毛帽柱木碱(Hirsutine)、硬毛帽柱木因碱(Hirsuteine)。异钩藤(isorhynchophylline)、赛鸡纳碱(corynoxeine)、异赛鸡纳碱(isocorynoxeine)、毛帽柱木碱(hirsutine)、去氢毛帽柱木碱(hirsuteine)、兜花木碱(corynantheine )及二氢兜花木碱(dihydro-corynantheine)。
【中药化学鉴定】:本品粗粉适量,加甲醇10ml冷浸24h,甲醇提取液回收至干,加盐酸溶液(1→100)5ml 溶解,滤液分别滴加碘化铋钾试液、碘化荡汞钾试液,均有沉淀发生。(检查生物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