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在2018年全球有超过100万的新发病例,这其中有78.3万死亡病例,而东亚地区则是胃癌的高发地区。在2020年,我国胃癌发病率为24.30/10万,新发病例大约有34.6万,这些人群五年生存率不足50%。
很多胃癌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治疗5年的花费大约十几万,而做一个早期的胃镜筛查仅需几百元,如果是你,你选择哪一个?
胃镜检查的全名为「上消化道内视镜检查」,它是利用一条直径约一公分的黑色塑胶包裹导光纤维的细长管子,前端装有内视镜由嘴中伸入受检者的食道→胃→十二指肠,借由光源器所发出之强光,经由导光纤维可使光转弯,让医师从另一端清楚地观察上消化道内各部位的健康状况。必要时,可由胃镜上的小洞伸入夹子做病理活检确定是否有癌变的存在,尽早明确诊断,是不是胃癌就要看检查结果的报告。
而对于胃镜活检病理诊断报告,一些患者,轻者不把它当回事,想都不去想它,以为它不重要;重者过度紧张,显得茫然不知所措。如何正确解读胃镜活检病理诊断报告,现就其中的一些常见诊断术语进行简要描述。
炎症篇:
1、浅表性胃炎:是指胃粘膜浅层内有淋巴细胞或浆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而深层的腺体正常。根据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浅表性胃炎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如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则有急性炎症。
2、萎缩性胃炎:是指除了粘膜有炎性细胞浸润,还可见胃腺体部分或完全消失。根据腺体减少的程度,萎缩性胃炎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萎缩性胃炎与多种因素有关,要密切配合医生找到病变发生、发展因素。
3、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是指胃粘膜在慢性炎症和各种有害因素的长期反复刺激下,使胃粘膜上皮转化为肠粘膜上皮的一种病理变化,肠上皮化生是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一种代偿性反应。慢性萎缩性胃炎常常伴有肠化,研究认为肠化与胃癌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因此,对于胃镜活检出现肠化的患者应引起重视。
其它篇:
淋巴滤泡:是指胃粘膜长期慢性炎症出现的一种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异常增生,可以发展为淋巴瘤,所以当病理报告提示需要做进一步检查以排除淋巴瘤的时候,一定要引起重视,使得病情得到准则、及时的诊治。
HP:如显示HP(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多数专家赞同规范化根除治疗,尤其是同时存在其他临床不适症状时。因为大多数胃炎、溃疡乃至胃癌的发生都与之密切相关。
息肉:增生性和炎症性的一般属于良性,腺瘤性尤其是伴有异型增生者有癌变可能,需要及时切除并定期复查。
异型增生篇:
胃粘膜异型增生,是较肠化更为严重的一个病理变化,它可以由慢性萎缩性胃炎直接发展而来,也可以经肠化发展而来,现已明确上皮内瘤变是一种癌前病变,故对其应该高度重视。此时要密切配合医生制定后期的诊疗计划,以便把肿瘤性病变消失在极早期阶段。
癌症篇:
如果报告中直接报癌,那就是肯定性诊断。有的患者或其家属取报告时会问这癌到底是早期、中期、晚期。胃镜活检只能确定病变性质,肿瘤分期要等手术切除大体标本进行充分取材、制片和显微镜下观察后,通过判断癌组织浸润的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来进行综合评定。
建议篇:
要求做免疫组化,则一般可能有以下原因:第一,目前无法确认是否属于癌症,需要进一步明确;第二,已经确定属于癌症,为了确定癌细胞的来源,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分期;第三,便于发现微小转移灶,找出病因,指导用药,判断预后等。
由此可见,一次规范的胃镜检查加上必要时的病理组织活检,对胃病的筛查与诊断显得尤为重要,愿大家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颗强壮的胃。
病理科简介: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形态结构改变以及机体功能变化的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病理科是医院重要的医技科室,是临床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泰安市中医医院病理科现有技术人员6名,诊断医师3名,病理技术人员3名,其中硕士研究生2人,副高级职称1人。科室与南方医科大学华银病理中心合作,共同打造优势科室,添置多人教学显微镜、免疫组化机、流式细胞仪、免疫组化机、快速石蜡仪、远程扫描仪器等,填补了科室空白,缩短了报告周期,使患者足不出户享受到国内知名病理专家的会诊服务;科室定期安排人员到北京、广州等知名医院规培,来提升科室的整体诊断水平;同时根据科室或相关临床科室需求,定期邀请各亚专科病理教授进行临床现场讨论会或远程指导。
科室现已开展病理检验项目20多种。全面实现高质量的图文病理报告及计算机档案管理,并承担着全院的病理诊断、实验研究和病理学梯队人才培养任务。病理诊断水平在泰安地区居于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