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top
当前位置:首页 >中医药养生保健
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
发布时间:2023-5-25 9:22:00

发长极

(28岁时)头发最为茂密

“发”是头发。

“发长极”不是头发长到最长,是指在28岁时,头发最为茂密,处于最好的状态。

身体盛壮

(28岁时)身体最为强健

《黄帝内经》中,“体”和“身”是有差别的。《素问·五运行大论》讲,风在体为筋,火在体为脉,湿在体为肉,燥在体为皮毛,寒在体为骨,所以筋、脉、皮毛、骨、肉就是中医讲的“五体”。“身”代表机体的全部,包括脏、腑和体(筋、脉、皮毛、骨、肉)。

《黄帝内经》中“盛”的含义是充满、充盈,同时也是衰落的开始。

“壮”意味着已经长到极盛的状态。我们常说“生长壮老已”,“生”是刚刚出生,“长”是逐渐变大,到“壮”就达到顶端,接着开始变“老”,最后就是“已”,走到结束了。

“身体盛壮”即(28岁时)身体最为强健。

五七阳明脉衰

35岁时,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的血脉功能开始减弱

“五七”是35岁。

“阳”是阴阳之阳,具有使物气化、温暖特点的物质就是阳性物质。“阴”与“阳”相对,具有使物成形、寒凉特点的物质为阴性物质。

“明”的基本字义为发亮,我们把早晨太阳出来之前称为“黎明”,太阳出来后称为“天明了”,当在“明”的状态时,万物清晰可见,所以“明”的含义引申为清晰可见。在《黄帝内经》中,“明”字出现了500多次,经过综合分析,我概括“明”的含义是明确、明白、明了、清晰、明亮。与“明”相对应的字有以下几个:第一个是“晦”,《素问·征四失论》中言“以明为晦”。第二个是“幽”,《素问·至真要大论》谈“幽明之配”。第三个是“神”,“神”是指阴阳的变幻莫测,“明”是可见的现象事物,所以古人在概括一切看得见及看不见的变化时用“神明”来表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明确讲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即天地的变化可通过看不见的变化(神)和看得见的变化(明)来判断。

要理解“阳明”,首先我们要知道中国传统文化对事物的分类方式。阴阳为天地之道,因此我们首分阴、阳两大类。但是只分阴、阳是不够的,所以古人又根据万物阴、阳之气的多少来进一步细分。《素问·天元纪大论》曰:“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就是说万物都是由阴气和阳气构成,但是它们的阴气、阳气比例不同,根据不同事物阴阳之气各有多少,大致又可分为三阴三阳六种情况。在《黄帝内经》中三阴三阳有两种表达方式:第一种是用一阳、二阳、三阳来表示三阳,用一阴、二阴、三阴来表示三阴;另一种是用太阳、阳明、少阳来表示三阳,用太阴、少阴、厥阴来表示三阴。两种表示方式有一个大致的对应关系,在三阳中,三阳对应太阳,二阳对应阳明,一阳对应少阳;在三阴中,三阴对应太阴,二阴对应少阴,一阴对应厥阴。

《素问·至真要大论》对“阳明”有明确的解释:“帝曰:阳明何谓也?岐伯曰:两阳合明也。”阳明是两阳合明,也就是太阳与少阳汇聚形成阳明,因此阳明是在太阳与少阳的中间,所以我们常将三阳的顺序表述为少阳、阳明、太阳。“阳明脉”就是指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分布区域内的血管。

“五七阳明脉衰”可以理解为:35岁时,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的血脉功能开始减弱,开始出现供血不足、血脉不畅等情况。


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