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top
大风子
发布时间:2010-5-20 11:01:00

种子类—大风子

大风子

Semen Hydnocarpi Hainanensis

(英)Hainan Chaulmoogra Seed

来源 为大风子科植物海南大风子Hydnocarpus hainanensis (Merr.) Sleum. 的种子。

植物形态 乔木。叶互生,叶片薄革质,长椭圆形,具侧脉7~8对,细脉网状,两面均凸出。花单性异株;总状花序腋生;雄花密集,萼片4,花瓣4,肾状卵形,边缘具睫毛;雄蕊多数,花丝粗厚;雌花较雄花稍大,退化雄蕊多数,子房卵圆形,密生黄色茸毛,1室,有5侧膜胎座,几无花柱,柱头3。浆果球形,密被褐色毛,1室,有5侧膜胎座,几无花柱,柱头3。浆果球形,密被褐色柔毛。种子30~40,略呈三角形。花期4~9月,果期5~10月。

生于山地疏林的半荫处及山地石灰岩林中。产于海南及广西。

采制 夏季采取成熟果实,取出种子晒干,去油。

性状 种子略呈四面体,一面隆起,三面稍平坦;长1~2cm,宽0.5~1cm。表面灰黄白色至灰棕色,有多数隆起的纵脉纹,种脐位于种子的一端。种皮硬而脆,易碎。种仁不规则长卵形,外被暗紫褐色薄膜,具微细皱纹;胚乳黑棕色,子叶心脏形稍尖,色较浅。

化学成分 种仁含油,主要成分为大风子油酸(chaulmoogric acid)。

性味 性热,味辛。

功能主治 祛风,攻毒,杀虫。用于麻风、疥癣。

【详细介绍大风子的功效】:

大风子 (《本草衍义补遗》)
【异名】大枫子(《品汇精要》)。  
【来源】为大风子科植物大风子的成熟种子。
【植物形态】大风子常绿乔木。
   单叶互生;革质;叶柄长1.2~1.5厘米;叶片线状披针形,长10~30厘米,宽3~7厘米,先端尖,基部钝圆形,全缘,上面暗绿色,下面黄绿色,侧脉8~10对。
   花杂性或单性,1至数朵簇生;花梗被短柔毛;雄花萼片5,卵形,基部稍联合,两面被长柔毛;花瓣5,卵形,红色或粉红色;退化雄蕊磷片状,线形,着生于瓣上,内部边缘被睫毛,近先端部被柔毛;雄蕊5,花药外向,长圆形,花丝基部粗厚;退化子房圆柱状,被长硬毛;雌花的花萼、花瓣均与雄花相同;退化雄蕊成一纺锤状体;子房卵形或倒卵形,被长硬毛,1室,具5侧膜胎座,胚珠多数,花柱粗短,被柔毛,柱头5裂,反卷。
   浆果球形,直径6~8厘米,果皮坚硬。
   种子30~40粒,略呈多角体,外种皮角质;胚乳丰富。
   花期1~3月。
    分布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及东南亚其他地区。
   我国分布云南地区,台湾、广西有栽培。
    本植物种仁的脂肪油(大风子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4~6月采摘成热果实,除去果皮,取出种子,晒干。 
【药材】干燥的成热种子,呈不规则的卵圆形,或多面形,稍有钝棱,长约1~2.5厘米,直径约1~2厘米。
   外皮灰棕色或灰褐色,有细纹,较小的一端有明显的沟纹。
   种皮厚而坚硬,厚约1.5~2毫米,内表面光滑,浅黄色或黄棕色,种仁与皮分离,种仁两瓣,灰白色,有油性,外被一层红棕色或暗紫色薄膜。
   气微,味淡。
   以个大、种仁饱满、色白、油性足者为佳。
    主产于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地。
   也产我国云南、台湾、广西等地区。
【炮制】大风子:拣净杂质,筛去灰土,用时捣碎,或除去种皮,取净仁。
   大风子霜:取大风子净仁,碾如泥,或碾碎蒸透,用吸油纸多层包裹,压榨,去尽油,研细过筛。
【性味】辛,热,有毒。
    ①《纲目》:辛,热,有毒。
    ②《本草原始》:味甘,热。
    ③《玉楸药解》:味苦,微热。
【归经】入肝、脾、肾经。
    ①《玉楸药解》:入足厥阴肝经。
    ②《本草求真》:入肝、脾。
    ⑧《本草再新》:入肝、脾、肾三经。
【功用主治-大风子的功效】祛风燥湿,攻毒杀虫。
   治麻风,疥癣,杨梅疮。
    ①《纲目》:主风癣疥癞,杨梅诸疮,攻毒杀虫。
    ②《医林纂要》:行痰,杀虫,劫毒。
   用霜,亦可劫顽痰,行积水。
    ③《国药的药理学》:治象皮病。
【用法与用量】外用:捣敷或煅存性研末调敷。
   内服:煎汤,0.5~1钱;或入丸剂。
【宜忌】内服宜慎。
   阴虚血热者忌服。
【选方】①治大疯眉目遍身秽烂者:大枫子肉三十两,防风、川芎各十两,蝉壳、羌活、细辛、首乌、独活、苦参、当归、牛膝、全蝎、黄芪、薄荷各二两,白芷、狗脊、牛黄、血竭各五钱。
   为末,米糊丸,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茶下,空心服,日进三次。
   (《解围元薮》大风丸) ②治大风疮裂:大风子烧存性,和麻油、轻粉研涂,仍以壳煎汤洗之。
   又治杨梅恶疮。
   (《岭南卫生方》) ③治一切疮疥脓肿等疮:大枫子肉;白矾(枯)各二两,真轻粉一两,为末。
   将柏油六两和匀涂之。
   (《疠疡机要》大枫子膏) ④治癣痒各疮:大枫子肉三钱,土硫黄二钱,枯矾一钱,明雄黄二钱。
   共为末,灯油调搽,(《血证论》大枫丹) ⑤治风刺亦鼻:大风子仁、木鳖子仁、轻粉、硫黄为末,夜夜水调涂之。
   (《纲目》) ⑥治手背皴裂:大风子捣泥涂之。
   (《寿域神方》)
【临床应用】①治疗麻风大枫子仁历来是治疗瘤型麻风的有效药物,但由于辛、热、有毒,故临床上单独用大枫子仁以治疗麻风者殊鲜。
   通常制成复方丸剂,如江苏地区所用的麻风丸,浙江地区的扫风丸,广东地区的脾经丸、疠风丸、防风通经丸等,均有一定疗效。
    ②治疗荨麻疹大枫子1两,大蒜5钱,捣烂,加水100毫升,煮沸约5分钟,涂搽患部。
   治疗50例,多数外搽1次即见效。
    ③治疗酒渣鼻大枫子肉、胡桃肉、水银、茶叶各等分。
   先将茶叶与水银研合,大枫子肉与胡桃肉研碎,然后将4药混合研细,用麻油拌成糊状外用。
   每晨擦1次,治疗6例皆愈。
   但对汞剂有过敏史者忌用。
   用药量宜少,多则引起皮炎,如已形成皮炎则应停药,用2%硼酸水冷湿敷,内服维生素B、C,注射钙剂,皮炎愈后仍可继续治疗,但药量应再减少。

分享二维码:
上一篇:沙苑子
下一篇:莱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