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top
学术传承
发布时间:2020-12-7 20:09:49

徐西元主任医师:现代医学认为脑出血在短时间内形成血肿, 出现 “占位效应”,可导致局部的循环障碍,使脑组织缺血, 水肿,坏死,血肿压迫时间越长,神经功能恢复越困难,其病死率及神经功能残障率越高。同时血肿中的某 些化学物质可通过血管痉挛、炎症反应、自由基损伤、 细胞凋亡等造成继发性的脑组织损害。 因此,脑出血后不仅局部脑组织被破坏,而且引起周围脑组织受压 和出现脑水肿,尽快清除血肿是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 关键,目前国内外对急性期脑出血的治疗无特效方法,外科手术治疗与内科保守治疗在患者死亡率比较上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 常规的内科治疗,只能使血肿缓慢 地渗化吸收,故“占位效应”持续时间越长,神经功能恢 复越慢。 而且长期运用大量脱水药物对患者的心肾功 能都有一定损害。结合张树泉老师的中医脑肾理论,认为出血性中风其病理核心是络破血溢,痰瘀阻窍,髓海损伤;其基本病机为肾虚血瘀痰阻, 脑组织损伤是肾虚的物 质基础,血肿及其导致的缺血是血瘀的物质基础,循环 障碍及脑组织的水肿是痰阻的物质基础。 补肾活血化痰是出血性中风的基本治法。方中以制何首乌补肾益精,山药养阴益气,石斛、 麦冬滋阴补肾,三七粉活血止血,茯苓、益母草活血化 痰利水,生水蛭、当归、川芎活血通络行气,石菖蒲化痰 开窍。方中制首乌、山茱萸肉、三七具有改善微循环,降 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 从而可以加速颅内血肿的 吸收和脑水肿的消除。 还能提高机体的耐缺氧能力、抑制过氧化脂质及自由基的产生,提高、保护线粒体的功能,从而减轻脑出血急性期脑细胞的损伤。 同时还 具有保护神经元、降血脂及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 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康复。

王小亮副主任医师:传承张树泉老师以中医脑肾理论为基础,以肾虚血瘀痰阻为卒中关键病机,以补肾活血化痰为卒中治疗大法,从整体出发,立足于卒中防治,以局部咽喉为重点,将局部矛盾与卒中整体病机紧密结合,方向明确,重点突出。将补肾活血化痰法应用到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中。方中制首乌、山茱萸、山药三药共奏补肾填精益气之效,为君药。肉苁蓉用以温肾养阳,引火归元;麦冬、石斛、五味子合用,可滋阴敛液,壮水以济火,温凉共处一方,正取“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义。当归、川芎气血并调,茯苓、白芥子、益母草行气化痰利水,所谓津血同源,气为之主,气血津液同调,痰瘀可消,以上共为臣药。石菖蒲、郁金、葛根辅以活血开窍,交通心肾,为佐药;僵蚕、蝉蜕、全蝎虫类药合用,升降气机,搜风通络,可达于咽喉局部,直取痰瘀之窠臼,为使药。全方虚实兼顾,攻防结合,切中卒中整体病机,又兼顾局部咽喉病症,活血化痰以利补虚,补肾扶正以消痰瘀,标本同治,相得益彰。开拓一种较好的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方法。

程瑶副主任医师:本人跟从张树泉主任医师学习期间,在“以传统中医辨证论治为主线,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以取像比类的思维方式,全面实现中医现代化”的学术思想指导下,把传统中医病机与现代病理结合,传统中药功效与现代药理结合,结合跟师心得及张老师临床经验总结,通过研读历代医家经验及现代医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基本病机为:脾肾亏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劳逸过度等因素致先天肾及后天脾功能障碍,气虚不得运化水湿、津液,则留而为饮、聚而成痰,不得输布血液循行,留而为瘀,痰瘀互结阻于血脉则发为本病。本病具有以下特点:一为本虚标实,脾肾亏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二者本病日久痰瘀互结而发病,具有缠绵难愈的特点,即本病起病隐袭、缓慢,治疗难以快速起效。因此,提出了补肾健脾、活血化痰、软坚散结的治疗大法,形成软坚通脉方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方案并应用于临床。本方补肾健脾、活血化痰之功,具有以下特点:一者补泻兼施,既可补肾健脾,又可消食散积、清利湿热;二者辛咸并用,辛可通络,咸可软坚,共助痰瘀互结消散。

侯斌主治医师:传承张老师“以传统中医辨证论治为主线,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以比类取象的思维方式,全面实现中医现代化”的学术指导思想。张老师认为肾虚血瘀痰阻是急性脑梗死的基本病机,补肾活血化痰是急性脑梗死的基本治法。针对临床常见的高复发风险卒中类型——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性急性脑梗死,同时伴有CYP2C19基因变异患者,此类患者常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仍有高复发风险,据此制订了包括西医基础治疗+双抗+益肾通脉方的治疗方案,以期为颅内动脉重度狭窄伴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减少梗死复发风险。益肾通脉方是由《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的地黄饮子化裁而来,是张老师常用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药,药用:制首乌15g、炒山药15g、山茱萸15g、麦冬15g、五味子5g,肉苁蓉15g、菖蒲10g、郁金10g、三七粉6g(冲)、葛根30g、云苓30g、当归30g、川芎30g、全蝎10g、益母草30g。主要作用为补肾、活血、化痰,应用于急性缺血性中风病患者。症见:半身不遂,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面昏晦暗,头痛头昏,耳鸣失眠,大便无力,舌质淡黯,苔薄白或少苔,脉沉细。此方法将中医药传统理论与现代医学研究相结合,采用益肾通脉方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治疗方案,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的治疗优势。

郭延林主治医师:在张老师“传统中医病机与现代病理结合,传统中药功效与现代药理结合”的学术思想指导下,认为神经性耳鸣的中医基本病机为:正气不足,外邪入侵,邪郁少阳,郁而化热,气机不利,津行不利则痰浊内生,血行不利则瘀血内阻,痰瘀内阻于耳窍则发为本病。因此,提出了清热解郁、疏肝活血及化痰开窍的治疗大法,拟定清热耳鸣方治疗神经性耳鸣,并结合三氧大自血疗法,形成了完善、科学的综合治疗方案,多年来应用于临床,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清热耳鸣方中以柴胡、黄芩共为君药,柴胡功可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善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为治疗邪郁少阳主药,并有升举脾胃清阳之功;黄芩功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两药为少阳证关键药对,一升清阳,一降浊阴,疏透和解,清散降泄。半夏功可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为治痰要药;太子参功可补气生津,可补正气之不足,无刚燥之弊;茯苓可利水渗湿、健脾安神,健运中州,安未受邪之地,且可改善兼夹焦虑、抑郁、失眠等症;桂枝功可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与大量苦寒药物合用,一可温通化痰,二可防苦寒凝滞之弊,上药共为臣药,可助全方化痰、补虚、温通之功。赤芍功可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兼清热、活血之功,葛根功可起阴气、开腠理,发表解肌,驱邪外出,为治耳鸣之要药;僵蚕功可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气味俱薄,轻浮而升,善升清散火,清热解郁,蝉蜕甘咸性寒,升浮宣透,可清热解表,宣毒透达,两者亦为治疗耳鸣常用药对;浙贝功可清热化痰、开郁散结,上药共为佐药,功可助君臣药物清热、解毒、散结、活血及和解气机。炙甘草功可调和诸药,为使药之用。本方中蕴小柴胡汤、苓桂术甘汤、升降散等方之意,一可清热解郁、活血化痰开窍,二可补虚扶助正气,正气足则邪气易出。全方标本同治,虚实兼顾,共奏清热解郁、疏肝活血、化痰开窍之功。

黄硕主治医师:继承老师学术思想总体思路可以概括为:1.总体把握:少年治脾,中年治肝,老年治肾。2.病证结合:将中医证候与西医病症相结合,把传统中医病机与现代病理相结合,传统中药功效与现代药理相结合。3.层次分明:强调四定,定向,定因,定位,定性。4.组合用药:善用经方结合时方提高疗效。头痛病方面:张老师认为辨治头痛首先分内伤头痛、外感头痛,内伤头痛又再分实证、虚证,虚实夹杂,其中实证、虚实夹杂多由两个及以上病理因素引起,如实证分型中肝郁化热、风火上扰型,患者肝郁日久则化热,或因情绪激动、或因饮食不节、或因感受外邪,肝热挟风挟火上扰清窍,治疗则需清肝泻热、疏风止痛,创制了头痛1号方以清肝泻热、疏风止痛,又如虚实夹杂证型中血虚肝旺,肝脾失调型,患者平素血虚无以养肝,肝气横冲,肝木克土,则肝脾不调,根据此证型创制头痛2号方以养血疏肝,调和肝脾等等。再如外感风寒、风热、或寒热象不明显而风邪之性明显,以祛除外邪为治,方选川芎茶调散或芎芷石膏汤等。除此之外,善用虫类药物以增强通络止痛之效。

 


分享二维码:
上一篇:跟师心得
下一篇:传承工作室基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