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现行《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统计,《伤寒杂病论》一书中组成均为药食同源之品的方剂有19首,甘麦大枣汤就是其中之一。然而药者治病为主,膳者适腹为宜,各有偏颇。甘麦大枣汤亦药亦膳,应该据需选择,依法制备,这样才能兼得药之效和食之美。
亦药亦膳,病证需明
药膳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将中药与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配伍,烹调制备的食品。明确适用病证才能更好地发挥药膳功效。
甘麦大枣汤由小麦、甘草、大枣3味组成,其中小麦为五谷之一,味甘性凉,有补虚宁心的功效。甘草、大枣皆系常用的药食同源之品。甘草味甘而性平,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作用。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之功效。
医圣张仲景将甘麦大枣汤用于“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申”。现代多用于治疗癔病、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失眠等疾病辨证脏阴不足,虚热躁扰者。甘麦大枣汤适用群体一般表现为精神异常、无故悲伤哭泣、神疲乏力、心烦失眠、情绪易波动等。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根据自身病证特点服食。
汤粥迥异,修改剂量
甘麦大枣汤原方由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组成,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关于汤剂,清代医家尤乘在《寿世青编》中云:“汤者,荡也,煎成清汁是也,去大病用之。”意思是说以药物煎出液体,而去其药渣,适用于疾病治疗。如果以甘麦大枣汤为粥食药膳,则要改变剂量和服用方法。小麦用量应该增加,而甘草适当减少。应选用30~50g小麦,大枣5~8枚,甘草5~10g,配合适量大米可调节口感。将小麦、甘草、大枣洗净,因中药甘草为根和根茎,其木质粗壮吞食口感差,应以纱布包裹,或煎水为用。同为甘麦大枣汤,但服用中药汤剂和药膳的剂量、方法不同,以兼顾不同需求。
此外日常服用甘麦大枣粥不宜与海藻制品同食。消化不良,痞满腹胀者不适用此粥。
食材择用,别有讲究
甘麦大枣汤为治病之方,主要注重疗效,若甘麦大枣汤做药膳,则需多关注口感,在材料的选用上也别有一番讲究。
首先,大枣应选饱满肥厚核小者。《本草便读·大枣》指出:“枣为脾果,种类甚多,大抵以肉厚多脂味甘核小者为佳。”
其次,一般不建议选用去核枣。《本草蒙筌·大枣》记载:“枣核以口常含,受气自生津液。”现代研究发现枣核中富含多种黄酮类、多酚类成分,有益于身体健康,不过食用时要小心,避免吞核入腹。小麦应选用质地饱满的新麦,这样的粥口感更佳。甘草一般选用生甘草,更好地发挥其清热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