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0日,我们将迎来第3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本年度活动的主题为“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
那么,精神卫生究竟是什么呢?简而言之,它代表了一种健康状态,即个体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潜力,有效应对日常生活压力,并高效执行工作任务。这一状态对于个人成长与社会和谐均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们概览各年龄段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
婴幼儿阶段(0-3岁):由于养育方式不当所带来的心理发育问题。如言语发育不良。交往能力和情绪行为控制差。家长参与孩子进行情感、语言和身体的交流。
学龄前儿童(4-6岁):面临分离焦虑、同伴关系处理等难题,可能导致不愿上幼儿园或在群体中显得孤僻。鼓励孩子与同伴互动游戏,分享情感,有助于培养其社交能力。
学龄儿童(7-12岁)及青少年(13-18岁):此阶段涉及学习压力、人际交往、情绪调节等多方面问题,还可能伴随网络成瘾、不良行为及饮食习惯等。建议学会调节学习压力,增强情感交流与社会适应能力。
中青年(19-55岁):面临工作、家庭等多重压力,如工作环境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婚姻危机及子女教育问题等。需寻找平衡,积极应对。在此年龄段,自我调适能力尤为重要,适当的压力管理、心理疏导以及情感支持将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此外,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休息和合理饮食,也能有效缓解心理压力,促进精神健康。
中老年(55岁以上):退休、空巢、家庭变故及健康问题可能带来适应与情感困扰,如出现失眠、心烦等症状。建议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网,参与社区活动,学习新知识,丰富兴趣爱好。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种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
心理健康素养十条
1.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心健康密切关联,相互影响。
2.适量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可预防、缓解抑郁焦虑。
3.出现心理问题积极求助,是负责任、有智慧的表现。
4.睡不好,别忽视,可能是心身健康的问题。
5.抑郁焦虑可有效防治,需及早评估,积极治疗。
6.服用精神类药物需遵医嘱,不滥用,不自行减停。
7.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要多了解,多尊重,科学引导。
8.预防老年痴呆,要多运动,多用脑,多接触社会。
9.要理解和关怀心理疾病患者,不歧视,不排斥。
10.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不逃避,不消极。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公众对压力与身心健康关系的关注日益增强。情绪作为个体对外部世界的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积极情绪是身心健康不可或缺的要素。
当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等精神障碍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涉及多个学科领域。这些障碍不仅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还对社会和谐与家庭经济造成沉重负担。因此,早识别、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为此,泰安市中医医院神志病科(心理科)将于2024年10月10日上午8:30至11:30,在岱庙东城墙仰圣街(东岳大街路北,岱庙南门东侧)举办“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义诊活动。我们将为群众提供免费诊疗与咨询服务,旨在提升公众对精神健康的认识,消除偏见,让更多人受益于精神卫生服务。我们期待与市民携手合作,共同构建和谐美好的精神家园。此次活动邀请了专业的心理医生,她们将共同为市民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现场还将设置心理健康知识展板,发放相关宣传资料,以便让更多人了解和掌握精神健康的基本知识,通过这样的公益活动,我们希望能够为泰安市的市民带去关爱与支持,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心理健康带来的幸福生活。